关于音乐和生活的随笔
20 Jul 2016 |2016-11-30
之前纯粹是为了写而写,满篇的泛泛而谈和中二气息。人表面可以中二,但内心深处不能中二要有深度,要真诚而真实并有所坚持。
说要音乐人,我只承认喜欢朴树。《那些花儿》在心中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,至少21岁的我坚持这样认为。
另外我跟他一样,在所有中文歌里最推崇李叔同作词的《送别》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科技进步让生活日新月异,称得上杰作的音乐作品仍旧是可遇不可求。
在此记录一下20岁的我对于音乐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吧
最近对台湾的女艺人张悬产生了好感。原因嘛,除了声线特别之外,还有就是几乎她的所有作品,都能让我在安静的时候像听一个故事一样专心欣赏。
最近偶然关注到蔡健雅老师的分享,听她和她的小伙伴们谈论创作经验和心得,耳濡目染,收获很多。我真的有被这些写得一首好歌的人吸引到。我感到在他们那里,有某种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。
每次在音乐上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自己都会感到很欣喜,每次有感到精神跟音乐同步的时候都会觉得精神从现实逃脱,我很享受那种不真实。
最近状态不太好,离自己预想的还有差距。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疑惑,劳累或者不安,偶然遇到的情投意合的音乐是最好的抚慰。可能这辈子都不能靠音乐吃饭,但音乐已经变成和一日三餐一样的东西,在我的生命中变得不可或缺了。
音乐跟文字一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,通过音乐传达情绪,讲述故事,烘托气氛,好的音乐表达可以被人轻松地接收到,可是想要创作出好的音乐,就跟好的文学创作一样,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做到了。伟大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,跟科学技术的可复制性不同,同时也成就了传世杰作的天价。
戴上耳机,精神随之离开地面,就像是某根线突然接通一般,脱离现实。会产生更多的看法,诞生更多有趣的想法。太沉醉于艺术作品会让人变得不切实际,不过相比大多数普通人的无聊会因此变得有些特别,生活也因此变得不是那样乏味,乏善可陈。偶然听到的一首好歌带来的愉悦感不亚于一场艳遇。
偶尔在拨弄琴弦的时候,大脑会冒火花似的流出某个旋律,被瞬间打动的我还没等到去记下来,再回头却已经想不起来了。
用音乐描述一场旅程,用音乐表现一只动物……等以后我把自己学习音乐的心得整理记录下来。
用一句无关的话结尾吧:
一天天成长,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那种会旧会破的东西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