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 Oct 2016
|
随笔
跟家人视频,聊着聊着就会觉得很无聊,挂断之后又会自责。
想着自己陪爸妈的时间这么少,真的有些愧疚。
『注意身体』,『给….多联系』,『多跟…..交流』,布拉布拉布拉等等,每次都要来凑字数。
事后反思,应该是因为每次聊天都是单单局限于形式吧,并没有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情想跟家里人分享,总之就是事前准备没做好,没怎么用心。
话题找不对,聊天就会累。时间一长,隔阂就产生了。
跨越空间交流感情的确需要技巧。
从自己的方面看,一是得有耐心,二是得找到一个双方都愿意聊的话题,想一想对方想聊什么。
或许没必要变得多么多么强,当下想想朋友和家人的生活状态,给予合适的关怀,已经足够可贵。
关于没有耐心,忙碌的人大都有这种毛病。
29 Jul 2016
|
吉他
生活经验
“是琴时间久了都会开胶,就算是马丁泰勒”
国产某品牌面单,用了一年半,今天中午拿出来,望下一瞥,发现居然开胶了(⊙ˍ⊙)

吓得我赶紧去百度解决方案:
- 准备好502胶水
- 滴入
- 将琴弦放松
- 然后用某种外力将琴桥固定
为了将力更多地集中在需要的部位,我借用了王智同学的两根筷子(被压在书下面了)
感受计算机和会计学的力量吧!😠

结尾:
吉他也是一种需要注意保养的木头,特别是名贵的吉他在这方面更需要注意。湿度和温度都会影响琴的音色和使用寿命。除了要用爱演奏,也记得要用心保养。
以下列举几点一看就忘不了的保养事项:
- 避免磕碰,这个谁都知道啦,练习时注意桌子的边角,放琴时要确保放稳。
- 避免气候的影响:避免阳光暴晒,过于干燥,过于潮湿。用琴包包起来吧!
- 琴是要经常弹的,让木头充分的震动,这样对琴大有裨益,琴弹完后要用干的抹布或者纸巾擦拭(手汗多者更要多擦,弦,指板,面板都要擦)
22 Jul 2016
|
Hello world!
每开新博必用一篇序言揭幕已然成为套路。
我以前总是喜欢逛论坛,现在从论坛上已经得不到新鲜感了,社区最后沦为一个靠死撑来涨粉的地方。偶然我点开了一位在清华就读的同届校友的博客,顺着链接,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网络小世界,一个以清华贵系为主组成的博客圈子,他们都经营着自己独立的博客,互相讨论用Disqus(被墙了)。后来顺着github pages又找到了更多生动有趣的博客。
从他们那儿我看到了很多真实有趣的故事,也了解了不少经验和心得。
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
十年文革告诉我们盲目崇拜不好,没文化也不好。自己如今一缺少文化,二缺少眼界,唯独还算拥有一些年龄资本,可此刻看来似乎又缺少改变的能动力和意志力。
20岁的人生观就像是个导数,虽说今天大家在坐标上看起来都差不多,不过现在的行动却会影响未来十年的轨迹。
高中毕业仿佛还没走远,转眼却就要进入大四,每当走到人生的转折点,难免感到一些恐慌,担心此刻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。担心是必要的,不可避免。然怕这怕那、犹豫懦怯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。
不谈同身边人之间的差距,对于一些人来说,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令人窘迫的现实必然会一幕幕上演。可能连面对曾经的自己都很尴尬。
梦与现实总会有落差,这是梦想的内在价值,有的人越走越高,梦想也越来越远大。有的人越走越低,至于是下山还是蹦极,就取决于有多放纵了。
人在年轻的时候机会成本是最低的,所有你因为顾虑不敢做的事,将来只会顾虑更多。——郭家宝
前辈寄语希望我们有更大的胸怀去拥抱更大的世界。
至于我嘛,就从搭建这个有自己域名的博客开始了 。
已经是37摄氏度的南京的夏天,
人还是要活在当下。
20 Jul 2016
|
2016-11-30
之前纯粹是为了写而写,满篇的泛泛而谈和中二气息。人表面可以中二,但内心深处不能中二要有深度,要真诚而真实并有所坚持。
说要音乐人,我只承认喜欢朴树。《那些花儿》在心中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,至少21岁的我坚持这样认为。
另外我跟他一样,在所有中文歌里最推崇李叔同作词的《送别》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科技进步让生活日新月异,称得上杰作的音乐作品仍旧是可遇不可求。
在此记录一下20岁的我对于音乐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吧
最近对台湾的女艺人张悬产生了好感。原因嘛,除了声线特别之外,还有就是几乎她的所有作品,都能让我在安静的时候像听一个故事一样专心欣赏。
最近偶然关注到蔡健雅老师的分享,听她和她的小伙伴们谈论创作经验和心得,耳濡目染,收获很多。我真的有被这些写得一首好歌的人吸引到。我感到在他们那里,有某种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。
每次在音乐上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自己都会感到很欣喜,每次有感到精神跟音乐同步的时候都会觉得精神从现实逃脱,我很享受那种不真实。
最近状态不太好,离自己预想的还有差距。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疑惑,劳累或者不安,偶然遇到的情投意合的音乐是最好的抚慰。可能这辈子都不能靠音乐吃饭,但音乐已经变成和一日三餐一样的东西,在我的生命中变得不可或缺了。
音乐跟文字一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,通过音乐传达情绪,讲述故事,烘托气氛,好的音乐表达可以被人轻松地接收到,可是想要创作出好的音乐,就跟好的文学创作一样,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做到了。伟大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,跟科学技术的可复制性不同,同时也成就了传世杰作的天价。
戴上耳机,精神随之离开地面,就像是某根线突然接通一般,脱离现实。会产生更多的看法,诞生更多有趣的想法。太沉醉于艺术作品会让人变得不切实际,不过相比大多数普通人的无聊会因此变得有些特别,生活也因此变得不是那样乏味,乏善可陈。偶然听到的一首好歌带来的愉悦感不亚于一场艳遇。
偶尔在拨弄琴弦的时候,大脑会冒火花似的流出某个旋律,被瞬间打动的我还没等到去记下来,再回头却已经想不起来了。
用音乐描述一场旅程,用音乐表现一只动物……等以后我把自己学习音乐的心得整理记录下来。
用一句无关的话结尾吧:
一天天成长,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那种会旧会破的东西。